啃文书库 > 军史小说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 第九百八十三章 太后的问题(2/4)

第九百八十三章 太后的问题(2/4)

上一页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啃文书库在线收听!

没过多久她们来到湖中一个小小的岛屿前,岛上有座没有围墙的寺庙,庙前是块凿着字的黑色大理石石碑。卡萝尔要求上岸看看,赫德夫人的大女儿凯特非常聪明,而且对乾国文学很是精通,她为我翻译了碑文。碑上是赞颂祖先的诗,说他仁慈地将这座“夜沐月华朝浴日,珠围翠绕粼粼波”的小岛安置了在这里。

这个岛的前面有座寺庙映入卡萝尔的眼帘。那里没有上岸处,寺庙也在整修,可是那位领太监看卡萝尔很想上去,就把船拢得很近,拿来了梯子,她们尽力踩着梯子上了岸。

这是英法联军在攻击北京期间无情地毁坏和毫无必要地亵读了的寺庙中的一座。她们穿越僧人的菜园子(已经全然没有了昔日的辉煌,只剩下一些花和蔬菜),接着往前走,又过了一片排列成十字形的美丽的侧柏树,都已是具有几百年历史的了。

再下来她们就到了寺庙的庭院里。即使处于正在修复的状态,有工人在那里整理,它依然美不胜收,可见在此之前一定是乾国寺庙建筑的杰出代表。喇嘛所住的僧舍现在已空无一人,也没有当家主持的。工人们在重修大佛并镀金,大多数罗汉塑像和人格化的各种属性的像都排在过道上,等着安置它们的佛堂或神龛完工。大殿内布局匀称,洋溢着昏暗而醇美的色调。木雕刻的天花板是四角圆穹顶支承拱型的,使卡萝尔想起在阿尔罕布拉宫之所见,不过这精工细雕的天花板上原色的涂层比起摩尔人那种白色结构来,颜色丰富多了,而且使殿内产生了一种更温暖、更深入的和谐。高高的供桌后面的各个佛堂是用漂亮的木雕扇从庙的主体以及彼此隔开的,扇后面衬着富丽堂皇的翠绿(佛的颜色)织锦缎,从桶扇的楼空处露出来。

这些隔出的一个个佛堂用于收藏佛经和法师的袈裟,也作为和尚做法事前后的更衣室和休息室。它们与欧洲天主教堂的圣器室差不多。

供桌后面的地方是半圆的,通往一个半圆形的汉白玉石平台,高3o英尺,护栏上装饰着乾国建筑师一向爱用的莲花图案。从平台上她们看到了风景秀丽的煤山,山上矗立着那个标志着前朝末代皇帝亡国自杀之处的亭子,以及素来在皇城的景色中享有盛名的奇异宝塔。平台两端是富有魁力的八角凉亭,法师们可以在这里休息和冥想,在默默祝祷的同时饱览美丽的风景。

在平台上欣赏了一会儿漂亮的风景之后,她们穿过舒服宽敞的僧舍,最后又到了日影斑驳、汉白玉石铺地的庭院里,在一棵婆婆的榆树低垂的枝条底下坐了下来,太监们拿来了桌子,给她们送上茶和点心。

接着她们再次下船前行,直至来到一堵高墙下,墙上方露出浓绿的侧柏树丛。

听说这又是一所寺庙,卡萝尔错愕不已,因为它与其说像供养佛祖的宁静寺庙,倒不如说像古代的城堡。她们在横跨湖北面狭窄部分的美丽的白石桥挽拢了岸,被轿子抬着上了陡峭、曲折的斜坡。这是段极不寻常的路。当她们来到最高处,见那所庙宁静地躺在虎视眈眈的高地上,顿觉不虚此行。

庙的前面种着一片侧柏树。这种树在乾国好像是专用于寺庙和坟地的,因为卡萝尔到过的所有乾国寺庙,或是就建造在侧柏树的林子里,或是附近总有些侧柏树。希腊人把侧柏树视为生命之树和永远不死的象征,不知道他们给这种常绿乔木取的名字和对它的观念是否来自于乾国人。这庙里有一尊白色的大玉佛,衣带和袖口上都镶着宝石。他脸上静思冥想和与人为善的表情是典型的乾国式的。当佛教刚刚从印度传入乾国时,佛是印度风格的,直至这宗教牢牢地深入了人心,它的神才中土化了,呈现出了民族的特性。白色的大玉佛披着明黄的夏式缎披肩,戴着绣得花团锦簇的渤式风帽,一如卡萝尔早晨在皇太后那里见到的。供桌上放着明晃晃的大蜡烛、新供的鲜花水果,以及冒烟的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