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军史小说 > 农业中华 > 第14章 家国梦(2/4)

第14章 家国梦(2/4)

上一页农业中华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啃文书库在线收听!
己培养启蒙教师用的。一个是医学,宁伯、朱利安和袁芳都非常重视,他们都希望卫生院后继有人,只是学医太耗时间了,宁伯就学医是一辈子的事情。&am;ns;&am;ns;&am;ns;&am;ns;一个是农学,这个最主要是张春自己非常重视。&am;ns;&am;ns;&am;ns;&am;ns;一个就是格物,就是朱利安教的机械和电学,现在只是为了保证维持卫生院发电机的运转。但是张春知道这其中的重要性,委托朱利安购买物理化学以及机械和电学方面的书籍。德语版的也行,反正袁芳也能翻译。&am;ns;&am;ns;&am;ns;&am;ns;当然,这不是才开始学识字两年的孩子们能够很快掌握的,主要是分出了有兴趣的孩子,然后在识字和实践中有所侧重而已。最关键的是书籍,朱利安是一条门路,另一条门路就是姐夫吴思诚。&am;ns;&am;ns;&am;ns;&am;ns;1899年的夏收和秋收在张春看来是惨不忍睹。但在其他人看来是大丰收。麦比往年多收了近三倍。棉花虽然只有两百亩,但是从九月份开始捡棉花,一直到十二月的尾棉采摘完毕,产量和金鸡岭只在十一月一次性收获不可同日而语。也就是,金鸡岭收获的棉花,还没有张家岭的尾棉收得多。&am;ns;&am;ns;&am;ns;&am;ns;水稻总体上产量大概增加了四成。但是在张春亲自划定的种稻地里,产量是翻翻的,从没有一百七十斤,一下子到了三百五十多斤。这是精选了稻种,加强了水肥管理的缘故。&am;ns;&am;ns;&am;ns;&am;ns;这让南张村的人看到了希望,因为就算是只有两成的收成,每家都有四百多斤稻子。这可比以前多多了。&am;ns;&am;ns;&am;ns;&am;ns;南张村的人兴高采烈。而张春看着都牙疼。这四百多斤,一日三餐根本不够吃,两口人吃到第二年的六月份,就算加了菜地里的红薯南瓜什么地,也肯定吃不到。可以想见其它地方的农户平时过得都是什么日子,也难怪就算是张春好吃好喝养了两年,这些成年人的身体素质依然很差。恢复到后世的一般水平恐怕都很难。&am;ns;&am;ns;&am;ns;&am;ns;看来希望还是在孩子们的身上。&am;ns;&am;ns;&am;ns;&am;ns;六十多个孩子,又没有老师,所以只分成了大中班。班由张春自己带,都是八岁以下的孩子。中班是八岁到十二岁的孩子,由袁芳带着。大班是十二岁以上的孩子,他们大多数还要训练和做事,所以只是晚上由张春和袁芳轮流讲课。&am;ns;&am;ns;&am;ns;&am;ns;弄得张春总是对大班的孩子有愧疚感,因为他们差不多等于被放弃了。&am;ns;&am;ns;&am;ns;&am;ns;张春和袁芳对大班的孩子要求要比严格得多,每天白天出去都是带着学习任务出去,晚上回来还要抽查。不仅是干活和训练辛苦,连睡觉时间也比班和中班的孩子要少。&am;ns;&am;ns;&am;ns;&am;ns;为了保证营养,养猪场的猪肉其实大部分供应给了他们,只是下半年养猪场的规模扩大后,班和中班的孩子才轮得上肉吃。这十四五岁的孩子正是长个头的时候,这帮家伙们的身形一直往上窜,本来在成年人中算高个子的张天现在成了一般的个子,陈继祖就直接成了矮个子。一帮年纪比他们的家伙,纷纷抽条子超过了他们。&am;ns;&am;ns;&am;ns;&am;ns;但是实际上,陈继祖也有一米六四的样子,在整个南张村都不算矮的。南张村大多数人都在一米六五以下,很多女子都只有一米五几。问题是他们还,怎么也要长到十八岁吧。&am;ns;&am;ns;&am;ns;&am;ns;张家岭的这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农业中华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