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都市小说 > 重生1998 > 第四百章 突然的班会(2/4)

第四百章 突然的班会(2/4)

上一页重生1998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啃文书库在线收听!
再多的金钱,在这儿也得不到别人的崇拜。

同学生们的热情反应相比,格拉夫曼的脸上却显得十分冷静,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谢谢朗朗的演奏,便再没有其他的了。随后,他再次坐到了钢琴旁,开始了对这首曲子的讲解。

格拉夫曼的讲解很简洁,但每一句却都切中要害。在他讲了不长时间后,陆维就惊讶地发现,格拉夫曼刚刚讲的,几乎包括了朗朗刚刚那近三十分钟演奏的每一个关键的细节。大到乐曲风格的把握,小到一个乐句的层次与力度控制,格拉夫曼都可以轻易地讲出来。当然,如果仅仅是这一点,还不足以让陆维感到惊讶,他真正吃惊的,是格拉夫曼每讲一处技术难点,总会随手在钢琴上弹上一段儿,而切入点,几乎是包含了整个乐谱中的每一处细节。而无论是在哪里,对于乐谱上所标记的力度、速度、表情等等要求,格拉夫曼总是能够无比精准地讲出来,并用具体地演奏来为自己所说的做解释,这就不能不让陆维感到惊讶了。因为对一个钢琴教师或是演奏家来讲,一首奏鸣曲或是回旋曲,能够做到这样的程度并不是什么难事,然而这却是一首近忽于协奏曲性质的乐曲。近三十分钟的演奏,其中绝大多数的部分还是极快的华彩炫技,陆维清楚,这首曲子光是乐谱,就得将近一百页!要精确地记住乐谱上的每一处细节,这得需要多大的功夫?这其间的难度,不言而喻。

也许有人会问,那朗朗刚刚不也是背谱演奏出来了吗?其实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在钢琴演奏中常见的术语,叫肌肉记忆。一般来说,如果让一个人背谱演奏出这样一部规模宏大的作品,只要是职业的钢琴家经过两、三周左右地时间。都可以做到。不过要想一处不错地默写出乐谱来,那就不是两三周的问题了,或许需要数倍的时间,也不一定有人能够做得到。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肌肉记忆。一首音乐作品从开始熟悉到演奏,演奏家们需要用多种记忆方式。包括旋律记忆、节奏记忆等等,但最终占最重要位置的记忆。则是肌肉记忆。在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后,演奏就成为了一个本能的活动,乐谱的一切细节在演奏者脑中被模糊化,变成一种近乎本能地反应,而在此基础上。演奏者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乐曲情感地把握上,就是所谓的二度创作。

说到这儿,可能有的人就明白了,其实对于演奏者来说。能够熟悉地从头到尾演奏出一首曲子容易,但像格拉夫曼这样,任意挑出一个地方来,都可以熟练地演奏出片断,并且说出他的技术要求,这可比单纯地演奏一遍要难得多了。

而从格拉夫曼的讲解中,陆维也感觉到了格拉夫曼那深厚地钢琴知识。和一些老师上课时故弄玄虚或是长篇大论不同。格拉夫曼的讲解十分直观。总是用最简单的话切中要害,说教的东西不多。一切都从实际演奏地角度出发。这样的讲解,让陆维听得大为过瘾。经常感到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格拉夫曼的讲解一共持续了近四十分钟,在他讲讲弹弹之下,这首堪称大型的钢琴作品,几乎所有的重点部分,都被他讲解了一遍。就算是第一次接触这首作品的学生们,听了之后,也对整首作品地架构有了一个十分清晰地理解。陆维十分清楚,格拉夫曼这仅仅四十分钟的课,信息量十分大,如果完全消化掉,恐怕就算是以他现在地钢琴水平,也需要至少一个星期。然而,陆维却完全相信,经过一个星期的练习后,陆维在这首曲子上地水平就算及不上格拉夫曼,至少也可以达到朗朗刚刚演奏时的程度。这完全得益于格拉夫曼这种一切从演奏出发的讲课方式,使每一名学生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最正确的道路。

格拉夫曼离开了教室,然而大多数学生的脸上,还是一副意犹未尽之色,更有些人已然走到了舞台之上,坐到钢琴前演奏了起来,激烈的讨论之声显示出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重生1998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