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军史小说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602章 张宗昌治鲁(2/3)

第602章 张宗昌治鲁(2/3)

上一页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啃文书库在线收听!
--其实田中玉在段祺瑞时代也“算”做皖系的人,至于他到底是什么人?天知道。

当然吴佩孚也做了些安排,他命令陈调元北上堵住黄河以南通道,不让张宗昌过河,他自己也命令河南部队星夜向山东进发。算一算,如果山东的军队只要稍微那么一抵挡,给他稍许留出一点时间,形势就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

可是没想到张宗昌竟然接连交了狗屎运,一枪未发,拿下山东全境----直军徐州镇守使陈调元,原为张宗昌部将,受过张宗昌很多恩惠,这次张宗昌南下,他不忘前恩,并未干涉,致使张宗昌长驱直入得了首功。

吴佩孚陷入尴尬境地,人民军第4师全副武装已同时进逼济南,吴佩孚想帮也得能突破黄河天险才行啊,只能坐看张宗昌做到事实上的山东太上皇。

重心已经不在军事上,而在谁来接替田中玉的督军位置。田中玉不得人心,山东早有易督的呼声,重新换一个直系的人估计吴佩孚自己都不好意思提;可是奉系也根本不可能任命自己阵营的----直系会直接玩命。

两下僵持不下,而张宗昌却在山东搞出几件大动作。

作为一介武夫,张宗昌治鲁的能力没有,却极擅笼络人心。山东虽然地处京畿外围,却长期没能使军令统一,导致地方上武装势力纷杂。张宗昌几年没打仗便手痒痒,他安排手下那些如狼似虎的“白俄军团”搞起了他起家的老本行“剿匪”来。

他剿匪的办法很简单,限期投诚,否则杀个片甲不留。几个月时间,存在于山东数十年的大大小小匪帮被他平了无数个。因为杀人很多,又博得个“混世魔王”的雅号。

对于投诚的人,他则是真心相待。曾经有一个杂牌军来投效,张宗昌批示拨款一万大洋。杂牌军头目却在“一”字上加一竖,于是“一万大洋”变成“十万大洋”,施施然到军需处领钱时,被发现有异,事经上报,张宗昌竟点头称是,军需处就拨出十万大洋。

事后,张宗昌召见那头目时,拍拍其肩膀说:“老弟!幸好你只添一竖,倘添两竖,不就变成二十万大洋吗?军需处一时可能付不出!钱嘛,日后多的是,老弟可得好好干呀!”那头目果然竭诚效劳,后来在危难时还救过张宗昌,再三立功。

国不可一日无主,走了督军田中玉,中央也在考虑新的人选。直、奉系谁也不肯让对方来做这个督军,两系之外的人又没有兵权。而张宗昌在军事上的成就让各方刮目相看后,渐渐地作为督军人选的呼声也高了起来。

这时候人民军忙于接收胶济铁路,张汉卿忙于北方私事,根本没来得及顾到这一块。而吴佩孚见无法达成直接控制山东的目的,抱着不让人民军专美于前的想法,他也支持张宗昌,以为至少可以分化其与奉系的关系。

张作霖倒也干脆,直接建议就由张宗昌做了。

于是张宗昌意外地获得直奉两系的共同支持,担任山东最后一任督理了…倒让他连交狗屎运。

张宗昌觉得自己既然身为孔圣人的父母官,不带点斯文,枉来山东一趟。于是,现场拜师学艺。一番苦练之后,那张宗昌功力大进,不久便出版一本诗集,分送诸友同好。尝谓“少帅多才,只不过才写了两首,俺张老粗不如少帅,自然以多取胜。”

百年中国,诗人成群,但象张宗昌这样仍有诗句流传、仍被人惦记的诗人寥寥无几:

《游泰山》: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咏闪电》:忽见天上一闪电,疑是玉皇要抽烟。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闪电?

《笑刘邦》: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他尽管粗鲁,却也有“以民为本”的思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