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军史小说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704章 整军经武(2/3)

第704章 整军经武(2/3)

上一页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啃文书库在线收听!
内的人形目标,对技术兵器的操作、保养水平更是远优于国民党军。

虽然当年日本是侵略者,然而正如毛爷爷在《论持久战》中所说的,日军高明的战术还是很值得学习的。战略上蔑视、战术上要重视,绝对有利无害。

张汉卿通过全面客观地分析回顾抗战期间中日双方的武器对比,强烈感到:武器落后并不一定要挨打,落后加腐败却注定要挨打!

通过持续对士兵的思想教育及提高士兵的识字率,老人民军的士兵素质普遍高于老奉系。国防大学及一系列军事院校的成立,使入主中央组建后的人民军师级及以上高级军官有了一个提高的舞台。

国防大学的前身,就是张汉卿在湖北创建的武汉军校,这是比照国民党孙逸仙创办的黄埔军校而来的。

正史上的黄埔军校,神秘而神圣,那是中国人的心目中的西点军校,热播中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更是把“黄埔崇拜”推上了顶峰。但历史就是历史,史实不能演绎,在张汉卿看来,黄埔军官训练还不如穿越前20世纪的士兵”,主要基于三方面的对比:

一是训练内容对比。军事训练随着国家军事战略的调整而调整,建国后这种调整已发生了7次,每一次都带来作战指导思想、条令条例、训练大纲、训练教材、考核标准的一系列变革,构成更为先进和严整的军事训练体系,这种训练体系在军阀混战的黄埔初期是不具备的。

蒋介石时代一边办学一边还要应对战事,军校当时所用教材、教具乃至教官,皆是零星移植而来,东拼西凑,不成体系,且与部队编制、装备严重不符。学员接受更多的似乎是精神培养和励志教育,而在军事训练上则不足以令人恭维。

将黄埔军校步兵教程与后世我军第4代陆军训练大纲之步兵分册相比较,前者内容不及后者三分之一。即便是军官教导团,其训练广度与深度也远不及现在一个步兵预提班长教导队。

二是训练时间对比。我军训练是以年度为周期的,一个步兵入伍后,从共同科目、专业基础科目,到合成应用训练,需要一年的时间,翌年再度深化。入伍第一年的新兵会紧张地透不过气来。

相比之下,黄埔军校“最出人才”的前5期,学员在校时间(含假期)平均才9个月,训练课程仅有《步兵操典》、《战术学》和《地形学》等,具有浓重的“短训”和“速成”的色彩。

9个月能干些什么?按现在的陆军训练大纲,9个月内,步兵刚刚打完3个练习的射击,学了队列、投弹、爆破、土工作业、单兵战术动作等基础科目,还没参加过战术应用训练呢,尚属“新兵蛋子”。而黄埔军校的学员们已经卷起铺盖到部队当连长排长去了。

三是训练效果对比。后世的中国,仅就士兵的个人战斗素质来讲,绝对是世界一流的。80年代我国第一次参加世界军事五项赛,因为没有专业队伍,就临时从基层连队抽了些官兵组团参赛,竟也一举夺得团体冠军。那时有一个步兵连长,连队去了3个兵,拿了个人亚军、季军,回来以后继续当兵,大家也没觉得他们就比其它士兵强多少。

张汉卿后世曾经翻阅了旧中国几所军校大量的训练资料和照片,感觉是,对当时军校学生的训练素质不可估计过高,尤其是与邻国日本的军校在训练上相距甚远。当时日本军校的训练,系统到把剖腹自杀也列为训练内容!

笔者还记得其教材上对自杀动作要领的规述:“面向天皇方向跪地,刀身斜立于腹前。左手握刀上部,右手裹绢握刀中部,用力刺入下腹,遂转刀刃向右横拉,以切断腹腔主动脉……”

应当说,正史上抗战初期中国军队的退败与两军训练上的差距是成因果关系的。不过无论如何,黄埔军校都是中国军人心中的一块丰碑,一首昂首阔步的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