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军史小说 > 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 > 第195章 耕地红线(2/3)

第195章 耕地红线(2/3)

有声小说,啃文书库在线收听!
村佬带着村人跟徐阶完成了交易。

毕竟二两银子一石米,没人能拒绝这个天价。

而且天子亲自出面,身后兵马摆开,一看就是真的!

于是,期货契约很快铺开。

同时朱厚照在南京颁布了《江南耕地红线令》,南京六部压根不敢拦。

毕竟朱厚照给的理由义正言辞,东南屡有洪涝,人口又占据天下泰半(夸张),所以要保证良田的亩数,以防止东南断粮,而导致南北各地都问题。

所以文官拿什么去拦朱厚照这封诏书?

敢拦,分分钟就会被朱厚照锤烂。

……

“耕地红线是用人口来算。如此折算下来,单单丹徒以一县,总人口为八万六千七百零二人,一个人年均粮食需要三石。那么丹徒需要二百六十万一百零六石。”

“按照耕地红线的规划,丹徒本地年均亩产,在两石。那么总数为十三万零五十三亩。只要本地的粮田保证这个亩数的产出在往上浮动两成,也就是十五万六千亩,那么就是本县的耕地红线。”

刘昂刚说完,立刻就有本地县官站起来:“本县哪里来的八万人?本县只有四万余人啊!”

“知县,你说得是没错,在籍户册确实只有四万人。但是,常住人口总有八万吧?”

“这!这些流民不算本县户籍啊!”丹徒知县大惊。

“陛下说了,过几日陛下祭祖结束,就会大赦天下逃民。凡逃民,可以自行,就近选择落籍之地,也可以归乡。

所以,让咱们这些人说一声,愿意留在此地落籍者,一律给予本县户册。”刘昂伸手拦了一下,“此乃隆恩浩荡,更是天下大善之事,阁下总不想抗旨不尊,导致丹徒流民暴动,以招致祸乱吧?这个耕地红线呢,是五年一换,八万人已经是少算的了。

这几日在下路过附近工坊一看,预估得有十几万了吧。

而且,丹徒本就是冲、繁、疲,三字俱全的要冲之地,奈何人口不够,不然这个六品知县,说不定就能升到五品。”

刘昂说着,这个知县思索了一下,然后看向后方乡团代表们。

他们都是本地的士绅大佬,若是他不点头,他可不敢答应。

几个大佬,则是交流了一番,随后看向杨一清。

杨一清回来了。

朱厚照到南京之前他就回来了。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朱厚照一来南京,居然并没有委任江彬清查东南田亩,而是针对东南的纺织业进行下手,并且还搞了什么耕地红线。

这就意味着,朱厚照在憋坏招。

“话虽如此,但丹徒土地之中,半数棉桑之业,若要保粮产,就等于要断了百姓生存之要,当如何是好?”杨一清问。

刘昂看到了杨一清,拱手道:“杨公此言陛下也有对招。土地在谁人手中,就由谁来负责,少地百姓哪怕种粮食,也能生活,毕竟他们不靠米粮生活,就没有活路。但对于他们来说,三石就够吃,若是有五石产出,余出的两石就能卖出去。”

“朝廷只按耕地红线来收粮税粮赋,十亩地以下的地主情况,在下也看了,大概只有六万亩。也就是说还有将近十万亩的缺口,需要让诸位士绅们配合朝廷国策。当然若是你们有能力直接运来米粮,也可以以此冲抵。只要保证本地百姓粮食安全,那么就没有别的事情。倘若保证不了,朝廷自会派来督察,该查贪污查贪污,该杀贿赂杀贿赂,绝不姑息!”

刘昂甩袖,然后又重新作揖:“至于米粮何处来,十万亩的缺口怎么补,就由各家商议,在下只是来公布红线数据,现在算完了就可以回京,还请知县负责。此事知县乃是第一要员,干系仕途晋升,莫要自误。”

说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