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军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 > 第一百四十五章秦王的病(2/3)

第一百四十五章秦王的病(2/3)

上一页大明公务员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啃文书库在线收听!

不过,这大量的需要。也带来了大量的顶点。大量的订单。也给了何夕大量的财政结余,同时,给了何夕投入大量工业生产的资本。

比起,这一半年的发展,开原抚顺的一点点的损失,就不算什么了。

同时,这一次也是黄子澄最后一次向何夕报告工作了。杨士奇,铁铉,等一些后起之秀,将代替黄子澄的工作。而黄子澄已经准备去南京,接管以南京为中心新工业集团,也就是少府。

这也让何夕有些唏嘘。

不过,人生际遇就是这样,分分合合

黄子澄说道:“大人,说实话,而今整个辽东账目,十分混乱。各厂一套账目,银行一套账目,府县一套账目。卫所一套账目。甚至下面各部,不管是府县,卫所,还是厂矿,都有自己一套账目。想搞清楚这其中的情况,非常难。”

“我本来想,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再去南京。但是而今看来,我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了。在我看来,这才是辽东最大的危机。不解决这个危机。将来的事情,真不好说。”

何夕对此也很头疼。

而今辽东各种厂矿超过百个。几乎是全产业链。当然了。不要高看这个全产业链。因为工业部分,是随着工业发展越来越多的,而最开始的时候,工业部分,其实很少的,就好像钢铁产业链,煤矿铁矿,机械厂,火炮厂,出来就是产品了。而到了后来,可不是这个样子了。单单一整套军事产业链名目,就够水上几万字。

但即便这样问题也就出来了。

管理难度,几何倍上升。

监管监管,有监督才有管理。没有监督就没有管理。

而且何夕口袋里面的人也是不多的。即便国子监出身的人,也不是每一个都原因去管理工厂的。更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管理工厂的。比如解缙,他在南京,算是独领风骚。但是放在一个厂子里。他能被气死。

人才缺乏,自然是原因,而且是最重要的原因。

另外还有制度问题。

管理一个厂的制度,根本不用何夕操心。对古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多少管理难度。但是管理几十个厂,上百个厂,这其中就有难度了。更何况,厂矿之间的关系不一样。

都为朝廷所用。

这里就有问题了。比如钢铁厂需要煤矿了。那么可以让上级调拨,也可以用银票去卖。但是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会到这很多问题发生。比如煤矿那边,其实不愿意让上级调拨的。消极应对。

这个问题还不算大。更重要的是这里面有太多的漏洞可以钻了。

什么厂里面虚报产量。里应外合搞钱。小金库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何夕对整个辽东的掌控。也影响了资金使用。

这半年来,何夕也抓了几个贪渎的官吏,但是却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最后,就是计算量了。

这种工业生产增加的无数数据计算,却让辽东吃不消。很多事情不将账目盘清,就不知道下面该做什么。但是将账目盘清这一件事情,在这个时代,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的事情。

算盘是一个好东西。但是打算盘的人却不好找。

算盘在宋代就有了。但是真正成体系珠算口诀,还是明中后期才有的。创作出一套珠算口诀并没有太大的计算难度。但问题是,普及这一套珠算口诀,却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

再加上,在何夕的支持之下,辽东根本就是爆炸般的增长。对人员吸收,特别是对认识,有文化的,懂算术的人需求,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填满的。

中国自古以来都重视教育,但是古代中国也是无法与一个工业工业比识字率的。这就是因为需求,工业生产对知识有海量的需求,对使用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大明公务员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