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军史小说 > 回到明朝当朱标 > 第472章 科教兴国(1/2)

第472章 科教兴国(1/2)

上一章回到明朝当朱标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啃文书库在线收听!
两人回到寝宫,徐妙薇拿过扇子帮他散热。

“陛下,臣妾身子不方便,陛下若想,便去宋家姐妹那里。”

朱标只好把这件事说清楚:“朕想过了,汪成两家为朝堂稳固,朕倒希望把宋家姐妹遣回原籍,或者她们愿意留在宫中,朕就许给五弟六弟。”

徐妙薇也正经的和朱标讨论此事:“陛下就怎们能确定汪贵妃和成淑妃生的都是儿子呢,万一都是女儿怎们办。

况且孩子又不是每个都能健康成长,陛下是一国之君,往后开疆辟土万里,还是自己的孩子用起来顺手,我们都是支持陛下的。

宋家姐妹出宫去,难免有人质疑她们的清白,反而是害了她们。”

朱标一时间无言以对,他的那些医士虽然医术提升,可谁也不能保证孩子健康到成年。

大明今后开疆辟土,需要子孙来治理。

“陛下自然要多子多孙,留下宋家姐妹。”

朱标想的烦躁,索性把这事抛之脑后,想着如何将新政变成民间流传的故事。

第二日朱标将文化传播的力量重视起来,经过和内阁商议,决定设文工团,归属大周报阁管辖。

“罗贯中,施耐庵朕好几年不见他了,如今可知下落?”朱标翻开内阁起草的决定,看着内容问道。

“陛下,老师游历各地许久未有信儿,臣不清楚。”罗贯中也是不知道施耐庵是死是活,毕竟这个时代断了信件往来,就是断了消息。

朱标点头,他召罗贯中和高启也不是关心施耐庵去了哪里,而是想编几套关于科技兴国,教育强国的戏文出来。

唐诗,宋词,元曲,明。

明朝是个文化形式发展最多最杂样的时代,和戏曲都是达到了昌盛。

后世的四大名著,其中三部就是出自明朝,就连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故事也能编成出来。并且编的让后世丝毫不怀疑,这才是真本事。

就连朱标自己也曾经信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事情。

可实际上,潘金莲和武植都是存在的明朝人,只不过被水浒给化用成了相反的故事。

武大郎,原名武植,老家是清河县人,中年才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令,而潘金莲的父亲也是知州,夫妻两人生活恩爱。

同乡王进家道中落,因帮助过武植,投奔他想讨个官做,但因在武家等不到武大郎安排,以为武大郎是不愿意帮他,气愤离开。

一路散播谣言,谣言诽谤潘金莲和武植,谁知回到家乡,才发现武大郎和潘金莲帮他盖了房子,便掠羞愧难当,将自己的谣言戏文撕的粉碎。

三人成虎,谣言一旦传出,覆水难收。众人又爱听猎奇刺激,武潘二人的谣言四处流传。施耐庵整理,做成了戏文。

既然这样的戏文都可以,那他也要让手下这些文官,为大明编几出关于新政的戏文,拿来好好的演一演。

从南直隶到北直隶,再到西直隶,传遍大江南北,演遍大明的府县乡。

次日,周报阁最为忙碌,他们腾出一间放周报的屋子,留出来给大明“文工团”作为演绎戏文用。

大明天子亲自在文工团指挥众官员,把大明的扬州府这些年的变化写进戏文。

高启和罗贯中根据朱标新政的实施和要求,将大明开国时的废物到青苗万亩,到后来国士院的肥料和农具,红薯土豆辣椒玉米,都编进了戏文。

戏文讲的是,扬州从洪武初年的十八户人家到朝廷开始在那里种新粮,做试验田,盐务局,一点点的从荒地变成繁华,主要突出扬州府的变化。

朝廷进行的化肥,粮种,以及农具,下西洋带回来的稀有物等这些为大家呈现。

戏文的名称就叫:《烟花三月下扬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回到明朝当朱标章节列表下一页